在近日央视播出的《攻坚》纪录片中罕见播出了我军在西太平洋的一场对峙。 视频中显示,中国海军“辽宁舰”与“山东舰”组成的双航母编队,在进入第二岛链关键海域后,接连遭遇外军高空侦察无人机、反潜巡逻机等空中力量的“逼近试探”。 而中方派出的歼-15T舰载战斗机实弹升空、全程伴飞,并在可发射状态下进行持续压迫,战争一触即发。 根据视频报道,今年6月中旬,我军在西太平洋展开一次前所未有的双航母联合远海训练,按照公开资料,“辽宁舰”与“山东舰”共同组成的编队演练内容不仅包括舰载机起降、协同反潜,还涵盖模拟敌情背景下的作战对抗,而真正的“敌情”,并没有让他们等太久。 就在编队突破第一岛链、进入更具战略纵深的第二岛链区域不久,一架不明高空无人侦察机突入航母防空预警圈外层。 据后来经雷达判定,这架无人机为美军MQ-4C“海神”高空远程侦察无人机——这是一款配备高性能雷达系统与电磁情报收集能力的战略级平台,飞行高度可达18公里,滞空时间超过30小时,具备极强的海上广域监视能力。
它不是偶然“路过”,该机径直飞向中方编队方向,没有丝毫转向和规避动作,中方反应极其迅速,歼-15T战机紧急升空,全程携带实弹,进入战斗转一等状态,并迅速对目标进行伴飞查证。 与传统伴飞不同,这次的距离控制在空空导弹的有效射程内——用军事术语来说,即“进入容许发射区”。 这不是试图驱离,而是一种明确的战斗姿态:如果对方进一步越界,将被击落。 要知道,歼-15T是中国舰载战斗机系统的最新升级型号,T代表“弹射型”,适配弹射起飞系统,其在电子战能力、雷达探测、导弹挂载与航程上均有明显优化,本次出动的战机配备中距空空导弹及电子对抗设备杭州股票配资公司,显然不是例行巡逻,而是为实战而飞。
据现场视频显示,歼-15T以双机编队对MQ-4C实施伴飞,并进行激光测距、雷达锁定等一系列高压动作。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无人机的“伴飞查证”与有人机不同,无法通过无线电喊话警告,因此需要以“贴身压迫”与电子干扰等方式迫使其改变航向。 军事观察人士分析指出,在高空复杂电磁环境下,中方能够精准锁定并全程跟踪并非易事杭州股票配资公司,显示其远海防御体系的体系化建设已经取得突破,这不仅仅是装备层面的升级,更是军队联合作战能力的体现。 而如果说MQ-4C的出现是一次“长线投影”的战略侦察,那么接下来登场的P-3C反潜机,则更像是一场贴身对抗。 据同一时期公开的视频资料显示,外军P-3C反潜巡逻机在未通报的情况下进入双航母编队警戒空域。其任务并非单纯侦察,而是可能带有搜集声呐、跟踪潜艇、标绘航母航迹等针对性意图。
歼-15编队迅速做出战术响应,4架战斗机分两批升空,对其实施高强度贴靠与监视,并伴飞“护送”至对方军事基地降落为止。 在这次对峙中,中国双航母的表现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原因并非“击退了敌人”,而在于其展现出的战略应变能力。 从无人机、反潜机,到多机种协调升空,中方展现的是一种完整的海空防御框架——一旦局势升级,具备立刻从警戒转入实战的条件。
同时,这也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在中国外延安全边界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任何试图越界监控、靠近核心演练区域的行为,都会遭到强硬反制。 此外,据分析,双航母的远海演练还可能涵盖模拟对抗、电子战协同、跨舰编队协作等复杂战术课目,换句话说,中国正在迈入一个“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编队时代”。
财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